古语有云: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。”这意味着,教师的职责不只是简单的去传授知识,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提高学习自觉性、敢于提问等宝贵的品质。作为一名教师,每天走上讲台,日复一日地讲授着各种知识,看似十分平淡,也十分平凡。然而,崇高的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,平凡之中见崇高才能将“师德”二字写得更大、更高、更壮丽!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就有着尊师重教、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。
在新时代,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。作为教师,不仅要坚持对党忠诚,教书育人,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,更要把科学高尚的师德师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,付诸于行动,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,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,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,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
建立良好师德,要有理想信念。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。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、播种希望的指路明灯。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是不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的。良好的价值观是立国之本,发展之魂,价值之根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只有自己身正为范,才能培养出爱国、敬业、有道德情操的学生。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。”教师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,树立有正确理想信念的师德师风更是意义重大。
建立良好师德,要有道德情操。合格的教师在道德上也应有自己坚持的底线,好老师应该是以德施教、以德立身的楷模。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。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、见贤思齐,不断提高道德修养,提升人格品质,并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学生。如今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同时面临着疫情蔓延与气候变化的挑战,中国青年更要“摆脱冷气,向上走”。
做能做的事,而不能一味消极的等待。教师作为一个传道者,应该关注国际形势与国家大事,对学生做出正确、积极的引导,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。作为工科的学生,我们可以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介绍发表在前沿的科学技术,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了解世界局势与国家的进步,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。
建立良好师德,要有扎实学识。扎实的知识功底、过硬的教学能力、勤勉的教学态度、科学的教学方法都应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,其中的根本便是有扎实的学识。此外,好老师不应拘泥于知识的积累,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,更应具备学习之外的的智慧,既授人以鱼,又能授人以渔,能够在多个方面给予学生以帮助。
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。要做到这一点,实在不容易,其中责任之重大,推进之艰难让人心有踌躇。但就如同汪国真在诗中所写:“我不去想,是否能够成功,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”作为教师,我们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,严谨的教学态度,有效的教学方法,只有这样,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赢得学生的信任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提高学生的学习并促进学生发展。
建立良好师德,要有仁爱之心。教育是一门“仁而爱人”的事业,爱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,没有爱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好老师的。高尔基说:“谁爱孩子,孩子就爱谁。只有爱孩子的人,他才可以教育孩子。”教育风格可以变化多样,但爱是永恒的主题。爱心是打开学生知识之门、启迪心智的开始,爱心能够滋润并浇开学生内心美丽的花朵。
孔子曾说:“爱之能勿劳乎?终焉能勿诲乎?”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: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”教育事业是特殊的,是需要用心培育心的工作。教师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,尊重、相信学生,这样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,走进学生的心里。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,承担着督促学生学习并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。好老师不是天生的,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。我们要安心从教、热心从教,舒心从教、静心从教,牢记对党忠诚、教书育人、无私奉献的信念。面向新时代,我们要不忘师德师风建设,继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。
工业服务学院 供稿
2022年6月9日
微信公众号